华侨大学

报刊:《华侨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阳光烘干后的记忆

    摘要:到了不惑之年竟爱上了时尚的“徒步”,并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尤其是对高原的徒步更是钟爱有加。那种痛并快乐着的感觉,已铭刻在我年轮的深处。旅行是让我灵魂休息的好方式,而学...

  • 心中的母校

    摘要:当秘书长通知我校友会二十周年纪念活动即将召开时,才恍然发觉自己毕业来深圳已有十七八个年头了。回想起来,从一个刚毕业的研究生,开始做技术员、工程师,到走上企业管理岗位,担当大...

  • 跨越时空的欢聚

    摘要:金秋时节,华侨大学原化工系1968届1班旅泰、旅港及内地同学20余人,怀着无比兴奋和激动的心情,回到阔别38年的母校,实现了一次跨越时空的聚会。2006年10月16日上午,...

  • 往事如潮———写于毕业25年同学聚会

    摘要:当我们汇聚在校园蓝天下,我们就开始依恋这份纯纯的蓝。(注1)当我们把梦一起托上云天,漫步走在洁白如雪的大地上,留下脚印一对对,有的深,有的浅,有的直,有的弯。走了一段行程,...

  • 华大大家庭
    八双温暖的手———香港校友会赞助我出书的故事

    摘要:我从事出版业长达30年,见过此行业的风风雨雨和起落盛衰。有些书,能卖,但意义不大;有些书,有文学价值和一定影响,出版了却不易售卖,一定要赔本。像我在去年11月出版的《流金季...

放大 缩小 默认

华大大家庭
八双温暖的手———香港校友会赞助我出书的故事

   期次:第467期   作者:●黄东涛   查看:995   
    我从事出版业长达30年,见过此行业的风风雨雨和起落盛衰。有些书,能卖,但意义不大;有些书,有文学价值和一定影响,出版了却不易售卖,一定要赔本。
  像我在去年11月出版的《流金季节续篇——印华文学之旅》就属于后者。2000年我出过一本印华文学评价集《流金季节——印华文学之旅》,厚达600页,书内文章全是有关印华文学的资料和评论,靠的是社会人士的捐助。六年过去了,承蒙印尼华文作家们的信任,他们每每出书都会邀我写序,盛情难却,我又陆陆续续写了不少,加上六年多来做评判写的评语,开研讨会所递交的论文……又足够出一本书的分量了!
  可是出这样一本书,在香港谁会买呢?我不敢埋怨香港人“人情薄”,真正的原因和苦衷是:香港人生活和工作节奏快速,顾自己尤是不及,怎么可能去关心隔了一层的印尼华文文学和教育呢?想到书的内容对于专家、学者、研究者了解和研究印尼华文文学和教育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出了在香港一定比较“寂寞”,我一时心儿如掉入冰窟,情绪颇为沮丧!
  忽然想到了我们的大家庭——华侨大学香港校友会。于是,我拟了一封《寻求赞助伙伴》的信,寄给在港的华大校友会的一些名誉会长,同时又打长途电话给印尼华文作家协会主席袁霓,问她印尼的一些企业家是否有可能赞助?
  不久得到了回音。香港校友会现任会长曾敏丽和前任会长李碧葱的大力支持,令我万分感动;接着庄新民、庄垂标、潘耿福、林集祥、潘秋华和许碧珍都来函并夹上了资助支票。与此同时,印尼袁霓那儿也传来了好消息:印华副主席许鸿刚先生、印华作协名誉主席李顺南先生,印华作协理事、棉兰作
  协负责人孙国静先生都愿意
  资助。这些款项加起来足够出
  一本书了。
  我数了一下,资助此书的
  十一位人士,华大香港校友会
  的校友就占了八位。我的内心
  对他们充满了感激:他们都有
  一颗金子般的心,在回条时不
  愿下什么广告。可我觉得他们
  为文化、文学、教育献上一份
  力的精神是至为可贵的。没有
  华大这个大家庭伸出温暖的
  手,我的印尼华文文学评论集
  《流金季节续篇》将加倍难产!如今可以告慰的是:此书已顺利面市,而华大“一方所需,八方伸手”的大家庭精神,也已成为海外华人社会的美谈。
  (黄东涛,即香港著名作家东瑞,华侨大学中文系1967届毕业生。本文选自华侨大学香港校友会会刊《华大校友》第31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华侨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6736次访问,全刊已有3257953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