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

报刊:《华侨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厦门校区广播台:十年,感谢有你

    摘要:有人说,与广播台相遇是一件幸运的事。其实,华广遇到你,又何尝不是呢?———袁睿锶人生中我们会走过许多街道,路过很多地方,穿越无数的人海,可是我们心中挂念着的,或许只是某条道...

放大 缩小 默认

厦门校区广播台:十年,感谢有你

   期次:第855期      查看:38   


  有人说,与广播台相遇是一件幸运的事。其实,华广遇到你,又何尝不是呢?———袁睿锶


  人生中我们会走过许多街道,路过很多地方,穿越无数的人海,可是我们心中挂念着的,或许只是某条道路、某个房间、某些人。正因为挂念着,所以才会称之为“家”吧。


  真的很希望有一天,我们穿梭在陌生的城市,在人来人往的街头突然想到你,低下头怕人觉得诧异,心里却克制不住大笑出声。———付莹


  从青涩到成熟,从懵懵懂懂到情根深种,历史像凯尔特结一般,相似的事情在过去,现在和未来总在发生。也许在编的台员不能再走多远,但华广仍旧一届届更替,一直在容纳爱她的人,也从未遗忘怀念她的人——
你好,华广
好像突然从某一天开始,厦门的温度逐渐降了下来。漫长的夏天终于过去,伴着风与暖阳,秋天来了。
  2006年的那个秋季,或许也是这般突然降临的吧。正是在那个秋季,华侨大学广播台,在厦门安了家。
  集美大道668号,厦门校区综合教学楼群B202室,厦华广的家。
  2006年,初生的厦华广名牌背后,只有四个名字:梁斯博、宋慧美、赵杰、张薇。到2007年,厦华广有了25个家人。2008年,厦华广已经变成了40多人的大家庭。而到了2016年的今日,厦华广拥有着101个仍在家中的、数百个已踏上旅途的孩子。
  从个位数到百位数,这便是厦华广的成长。
  2006年,最初的B202,只是一个空荡的房间。那时的台员列清单、搬柜子,一点一点地努力着,让一个全新的广播台慢慢建立起来。如今,看着越来越完善的设备,越来越充实的柜子,爱意越来越满的华广,想必那时的老人们(老人,这一称谓不知从何时起,变成了华广独有的对已毕业或是高年级的老台员的一种“昵称”)一定会感慨万千吧。
  早期的厦华广运作起来一定是艰辛的,2009年之前,人手不足、设备不全,种种困难摆在面前,亟待一一解决。现任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同时也是厦华广第一任指导老师的张彬老师对早期的厦华广有着比较深的感触。他告诉我们,厦华广最初是靠四个人撑起来的,虽说在那之后台员人数逐渐增多,但由于厦门校区那时只有工科专业,台员们的课业都很繁忙,无法很好地安排值班,因此当时的节目都由泉州校区广播台录制完成再通过网络传到厦门校区,经由繁杂的过程进行放音。而在2007年的时候,材料学院由于实验室问题搬回泉州校区,部分台员也一起回到了泉州,这也对厦华广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没有完整独立的节目、台员变数大、专业知识匮乏、没有完全覆盖校园的音柱,还有其他诸多的不足,这便是那时的厦华广。
  2011年,厦华广第五届台委上任。时任台长朱悦山对厦门广播台没有放音频率、只能依托校园音柱播送节目的局面,产生了全新的思路。在互联网事业蓬勃发展的时期,朱悦山希望通过网络这一渠道扩大广播台的受众,于是他带领当时的台委们一起建立了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广播台官方网站,并筹建了网络部,负责广播台的线上宣传工作。建立网站的初衷只是希望校园内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听到台里制作的节目,但这一行动随后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网站的建成,广播台的节目不再局限于校园内部,而是通过一根根电缆扩散到了全国各地,让更多的人知道,在福建有一个华侨大学,除去CUBA外,他们还有个在全国名列前茅的组织,叫广播台。
  在2012年的全国高校传媒组织排行榜上,华侨大学广播台名列第二,仅次于中国传媒大学广播台。
  这是广播台在新媒体路线上的第一次尝试,事实也证明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在传统传媒日益衰微的今天,广播台成功找到了一条全新的发展方向。
  2013年,第七届台委上任。这时厦华广的“午间资讯”栏目改到上午十点的课间播出,更名为“新闻点击”,同时中午的放音时间有了新的栏目加入——“音乐风向标”。除去节目时间变更外,时任台长的朱佳辉认识到新时期的广播台不能再局限于传统广播的运营模式,考虑在网络部的基础上扩大新媒体的传播形式,在追求给听众听觉享受的同时,发展视觉感官上的节目形式。通过视频和音频的结合,使得广播节目更加多元化。当时“玩转青春”节目组的播音赵洋因为有一定的视频制作功底,便接下这个任务。
  视频部初创时,只有赵洋一人,大家都没有视频节目制作的经验,刚起步时不免磕磕绊绊。谈及这一时期,赵洋提到,每次台委会安排工作,各个部门的部长都在考虑应该把这一阶段的事情安排到谁手上,而当说到视频部时,大家都只有一句话:“辛苦了,‘赵老师’。”虽然很累,但如今回想起来,那段从无到有的过程仍是十分有趣的一段经历。
  也许有不少人会感到奇怪,以声音为媒介的广播台为何要有视频部门?赵洋认为,视频部是广播台在如今面对新媒体冲击下作出的一次成功尝试,也是学校广播台全媒体化的一个体现。视频部于广播台而言,一方面是以辅助的方式服务于广播,另一方面也是广播台在发展全新节目形式过程中的一个良好平台。
  最初的厦华广,只有一台接入学校铃声系统的放音设备,没有独立的放音线路,在播放节目的时候受到很多限制。从2013年起,台里决定更新独立的放音系统,随后便是漫长的准备工作。
  先是调音台的更换,机务们在录音时有了更多的调音选择,不用忍受老旧设备紊乱的电流声,不用一次次解决因为设备老化导致的琐碎问题。录音的质量提高了,大家都把目光放到了放音设备上。
  多少次台委会,大家为了新音柱讨论到深夜;多少个暴雨天,机务们撑着伞走遍校园,考察学生们的活动地点;多少次寒风凛冽的夜晚,大家对着一纸平面争论不休。准备时期尚且如此,遑论音柱的采购和安装。
  终于,在学校党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新音柱购置到位,复杂的线路布设工作也逐渐成型。新音柱的安装也被提上日程。
  新音柱刚到的时候,只能存放在台里的小房间。大家得知这一消息都很兴奋,想看一眼新音柱的模样又有些忐忑,仿佛打开箱子就会不小心碰坏它。
  突然有一天,第九届台长余泽朴对大家说:新音柱可以用了。巨大的幸福感突如其来。
  2015年9月,新的音柱开始正式投入使用,台里的设备也更加专业,台员人数和质量都保持稳定。很多之前老人们的愿望,都实现了。
  曾经的厦华广,一天只有两次放音,一次是新闻,一次是专题。如今的厦华广则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新闻、推荐、榜单、专题、点歌台。
  曾经的厦华广,只有两个部门,播音部和采编部。如今厦华广则更加专业,播音、采编、机务、网络、视频、办公室。
  曾经的厦华广,只有三个组别。如今的厦华广则变得无所不能,英语星球、华广直播室、体育天地、凤凰树下、无主题空间、玩转青春、影音实验室。
  石头学长说,当初的四个人,在挂上广播台门牌的时候,就一直憧憬着:三年之后,五年之后或者十年之后,这个地方会渐渐地完整起来,各个职务部门人手充裕,协调工作,设备齐全,不同的组别,也能逐渐填补起每晚节目的空缺。
  十年过去了,从厦华广2006年的成立到如今具有七组六部的规模,我们清楚地看到华广巨大的进步与发展。随着拱形大门口种下的,华园第一棵树的成长,华广也在慢慢成长着。我们看到一间空空荡荡的房子,渐渐被书籍、仪器、爱与呵护填满。
  在这个地方,有着许多先行者和见证者。每当我听完一位老人的讲述,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广播台的呼号响起时,心中的归属感就又厚重几分。诚然广播已经是一个相对“古老”的媒介形式,也正如情怀之名,它在历史感里发酵出价值,校园广播同样如此,它年纪有些大,但对我们来讲不可或缺。传奇仍在继续,每个人都是见证者。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广播台在五大部门并驾齐驱下,继续奔向远方!(袁睿锶 戴钰升 李一凡 付莹等)
当我们同在一起
有一种声音,以其独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耳畔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这,就是来自华广的声音。
  还有一群人,他们共同经历的每一件小事,在当时看来也许毫无意义,但注定会成为彼此毕生的秘密,因为在未来的日子里,哪怕各自努力想要诉说给任何一个外人听,都必然无法还原当时的景状。
  【帐中名】
10月的厦门尚未迎来秋季,夏天的余韵中,厦华广纳新开启。
  有人说,回想刚来到大学,刚刚面对社团协会的百家争鸣,在这个充斥了喧嚣与浮躁的社团选择中,华广,带来一种不一样的声音。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前所未有的新奇,听到的是来之不易的宁静。就像2015级采编部的邱葳所说,虽然我们的辞藻不够华丽,手法不够高明,但一字一句都发自肺腑,就好像置身于刚征战过的高考考场一般,言语中有灵光一闪的俏皮,也有精雕细琢的严谨,最终感动了华广,在这里开启了我们的华广时代。
  不能说能留在华广是多么的幸运,但是能留在华广确实是一种缘分。有人不认识华广,有人和华广的缘分没有继续下去,而我们仍与华广热恋着,仍在风中雨中挂念着华广。
  若是厦华广有一本家谱,那么2006年至2016年,在写下了那么多名字后,这本家谱看上去也多少有些分量了。
  【告白信】
每年的包饺子大会都像是一场如期而至的闭幕演出,等得很苦,却不辜负。近一个学期的见习过程之后,决定命运的一刻,每个人都会经历最五味杂陈的一夜,这一夜像是一个坐标,有的人将在此截止,其他人今后也都将从这里出发。
  包饺子大会看似主题在“饺子”上,但若要我来说的话,我更关心那封沉甸甸的、封面上写着自己名字的信。
  你会收到一封牛油纸质的信封,边沿夹了一只心形的曲别针,里面又放了两封小一些的信,还有一张光盘。信封上是你的名字,信里都是写给你的话,光盘里都是你的照片。华广见习数百人,这封信却只给你,只为你而写。
  信封打开后,你或许,就能与华广一起走下去。
  当一个理由一直存在的时候,那就叫做宿命。大家都是从不同的地方来到这里,冥冥之中像是千里迢迢来赶赴一场盟约。从这里开始,你将会认识今后几十年最重要的人,也将会明白世界上还有很多优秀的人,让你开始有靠近的动力。
  【饯别酒】
再长,也不过四年。四年之后,便要送你离去了。
  每年毕业前夕,华广都会为即将毕业的老台员举办送旧会,与昔日好友,饮完最后一场。
  这总是一顿充满欢笑和泪水的晚餐,欢笑是因为和大家一起经历过这些疯疯癫癫的难忘岁月,泪水或许是因为感激吧。感激在华广度过的每一个日子里,留下的故事。
  在这里,大家无法忘怀的理由有很多,有的是因为爱上一些人,有的是因为一段青葱往事,也有时候,不需要任何理由,就只是爱。
  有人从来不说我爱你,却做好了一切准备,随时和你在一起。
  【枕边话】
时间准时跳至夕阳垂在天际的下午六点二十分,我们在这里等你,欢迎收听厦华广十周年特别专题。
  如果把厦华广的成长比作人的一生,那么此刻,她一如处身于最美年华的少女,亭亭玉立,坐卧行止都娴静温柔,而这个时刻的她正坐在海边的露天咖啡厅,吹着咸润的海风惬意地喝着下午茶,写着日记。这本日记叫做关于时光,关于爱。而每一天的日记,都记录着她不一样风向的心情,她也把一周七天划分成七个不同的版块。
  星期一 《English Planet》:Live from HUCR on every Monday,do not miss it!
  星期二《华广直播室》:这是大学生自己的新闻。与传统媒体新闻不同的是,在这里可以有我们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让更多的人听见你的声音。
  星期三《体育天地》:我们是传奇的见证者,未曾在巅峰慕名而来,不曾在低谷弃你而去。我们会见证更多传奇,会经历更多低谷。唯一不变的,是对体育事业的热爱。
  星期四《凤凰树下》:我们是矛盾的综合体,酒与咖啡都是我们的风格,无论沉静喧闹愉快哀愁,我们都在凤凰树下等你。
  星期五《无主题空间》:忠于内心、忠于现实、忠于故事的你,是否愿意在这个浮躁的年代中,端一杯拿铁,来无主题空间一坐?
  星期六 《玩转青春》:这里是202号街一号店,玩转青春。
  星期天《影音实验室》:你好陌生人,是不是有一段旋律会忽然在你头脑里回响。是不是有一种影像,会被你小心地收藏。这里是影音实验室,时光在旅行,生命,在倾听。
  人们说,当你想要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八年前,次好的时间便是当下。在一个对的时间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成了厦华广出现至今,九年成长十年辉煌最好的诠释。如果要了解一个巨大的组织从它的整体细分到它的血脉回路,便是最好的方式。而这一次,我们想要做的,就是真诚地告诉你,关于我们。
  【爱与歌】
电话那边的你,会是怎样的存在呢,我曾经无数次幻想过。羞涩地开口,想要点歌,听到”你好,华广”那个瞬间的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幻想呢。在这个人来人往的校园里啊,是怀着一颗怎样温暖柔软的心,才会想要心里的那个人听到自己的心声啊。
  太多心声了,安静又不安分的活跃在空气里,上蹿下跳,摇头摆尾,电话那头的你,也一定幻想过这些鲜活的情感从音柱里流出,氤氲成雾的样子吧。那些说不出的话,那些无声告白,那些碍于骄傲却无比渴望要先迈出的一步,那些对生活所有的热爱与拥抱,都想在旋律与词语里肆意流淌吧。
  华广点歌台,为这样的你,用声音搭建出这样一座桥梁,将无数难以启齿,又按捺不住的心思,传到彼岸。
  因为有我们在,所以这里,是我们万能的华广啊。(付莹 袁睿锶 刘晋希 邱葳 李一凡)
华广心声
最喜欢大厅的圆桌,在那里泡台,任台里来来往往,偶尔抬头聊两句,呆在那心里就是踏实。在那里打闹,宿舍人问你在哪儿,我说我在家。
  ——陈珮柔(2009级采编)
我不是在华广,就是在去华广的路上。
  ——朱佳辉(2011级机务)
要说华广给我留下感触最深的事情,是每一次跟大家一起录音的时候。
  ——肖天宇(2012级播音)
这些那些的感动,都弥足珍贵,难以割舍,再回首,我们都终将成为最好的自己。
  ——徐嘉尧(2015级视频)
自己的作品只有自己才最能将其中的情感内涵表达出来,听到自己的声音从音柱里传出来,在心里跟着默念早已谙熟于心的专题,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许威(2013级播音)
虽然退台了,但也会经常回来看看。录音间很小,椅子很少,但是大家都喜欢一起挤在小小的录音间,无论是坐着站着还是蹲着,大家总会在录音的间隙,有聊不完的话题。这种吵吵闹闹的气氛,是深夜里可以翻出来的温暖回忆。
  ——赵乃兴(2013级播音)
华广情结啊,可能就是一个人坐在台里看着认识的不认识的学弟学妹忙着工作,然后陆陆续续离开,有的会和自己道别,有的不会,那种有点寂寞又不想离开的时候吧。
  ——吴伟琦(2012级采编)
最后发现华广情结就是别人问你在哪,在做什么的时候,常常回答是在广播台或是做些台里相关的事情。
  ——刘莹婷(2014级播音)
华广情结就是大一的时候不懂为什么送旧会那么难过,到了送带过自己的那些老人的时候才懂。
  ——刘宇佳(2014级机务)
每当听到大题头响起的时候,一字一句,就在我身旁,她说我是华广,与耳为伴。
  ——戴钰升(2014级采编)
如果你要问我华广是什么样的一个地方,我可能真的答不上来。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我没有太多的思绪。可能就像台歌说的那样,当我们同在一起,就够了。
  ——许迪文(2013级播音)
一个人,一段情,留给了华广。
  ——雷蒙(2014级机务)
华广情结就是惦记,也就因为惦记着,所以你乐意为她付出。我是这样惦记,每个华广人都是这样惦记,所以才叫华广情结。用日漫老套的台词来说,就是不变的友谊和羁绊。“不管走了多远都想回来”这种心情,我一遍又一遍在华广看见。
  ——袁睿锶(2014级采编)
有人说喜欢是那个阳光正好的午后遇见穿着白衬衫的他,我们爱华广是不管刮风下雨还是晴空万里一见面就悸动的心。这大概就是人们说的日久生情吧。
  ——刘易鑫(2014级机务)
放大 缩小 默认

华侨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6589次访问,全刊已有3257880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