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

报刊:《华侨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撒哈拉的故事

    摘要:●陈晓丹我一直不知道该怎么描述三毛带给我的感觉,也不想用评价的眼光去看待她的文字。她就在那里,和我谈着心,时不时点头默许。但有些故事,以前我从不提起。《撒哈拉的故事》是我接...

  • 遥远的回响

    摘要:●韦佳艺不知你是否也会喜欢扉页上有题签、页边写满注记的旧书;是否也会爱极了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耳提面命的感觉;是否也会喜欢背上行囊,做一名过客,...

  • 何以为忧,何以解之?

    摘要:●黄荣圻于我而言,每读一本书都像在看一部电影,书中各种情节在我脑海中演绎,这也是我如此喜欢读书的原因。我总是喜欢剧情性强的,有味道的书,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就是如此。初...

  • 把握生活的节奏

    摘要:●陈雪米兰·昆德拉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慢》的简介是这样写...

  • 做一个“会读书”的人

    摘要:●粟小颖我们常常说自己是读书爱好者,是喜欢读书的人,却很少能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是会读书的人。因为喜欢阅读,只需要一双眼睛去看,一颗心去感受。可是“会读书”却要用大脑来分析,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撒哈拉的故事

   期次:第861期      查看:62   

  
●陈晓丹
我一直不知道该怎么描述三毛带给我的感觉,也不想用评价的眼光去看待她的文字。她就在那里,和我谈着心,时不时点头默许。但有些故事,以前我从不提起。
  《撒哈拉的故事》是我接触的三毛的第一部作品,字里行间让我明白了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我很感谢,在这场迟来的相遇里,最终我还是赴了与三毛文字的约。
  在她的文章中,我无意间看到有关撒哈拉的介绍:“不能解释的,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地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如出一辙地,这也是我初见她文字时所抱有的感情。
  漫漫路途,不熟悉的风情,不理解的芳邻,初到撒哈拉的生活确实给三毛带来了不少挫折,不是褪了内心的汹涌热情,也不是厌了沙漠,只是还没有经历完把它变成习惯的时期。
  在撒哈拉,她与荷西结为了夫妻。不拘的三毛和认真的荷西遇上当地繁琐的结婚仪式,闹腾出了不少笑话。我跟着扑哧一笑,也为之怦然心动。
  三毛在《白手起家》里说过,“我从来没有热烈地爱过他,但是我一样觉得十分幸福和舒适。”大概这是深沉至骨子里的爱,安静地存在着,不容许有一点点的抽离。因为这样厚度的感情,在荷西陷入沼泽无法动弹时,她丢不下荷西,自己遇到危险仍然想着怎么救出荷西,而不是径直开车离开那片寂静的黑夜,再去找人救援。她害怕黑夜里荷西一个人呆在愈加下陷的沼泽里,她害怕,天亮后留下来的是只剩下冰冷的荷西。因为爱,我们常常害怕失去,甚至害怕曾经拥有。
  《撒哈拉的故事》里,细细碎碎地写着三毛与荷西在撒哈拉的点滴生活:他们会因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小事拌嘴,也会因为一起穿越半个沙漠寻找化石骨头而兴奋。我安静地听她讲述每一个故事,用不同的心跳频率回应着,在某一个静谧的夜深,亦或是热烈的下午,接受着不同频率的信号,和她谈心对话。这是我们之间的秘密。
  唯独有两个故事弹奏着生活的高音区,每一个字眼都是提升音调的乐符,刺耳而紧绷着。一个是冰冷黑夜里荷西身陷沼泽,一个是误拾符咒铜片的三毛险些身亡——都是他们差点失去对方的刹那。
  但三毛却也不是由始至终地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在撒哈拉的生活,低沉灰色的情绪时不时也会溢出。在发生难以解释的诡异铜片事件时,她不经意地向荷西坦白,“无论我怎么努力适应在沙漠的日子,这种生活方式和环境我已经忍受到了极限。我并不否认我对沙漠的热爱,但我毕竟是人,我也有软弱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软弱不堪的时候,当身上负载着愈多的美好期待,当小小心脏超载了过多的疲惫低落,心底另一个黑色的自己就会跳出来,饰演一段表面没那么美好的你。我们都应该接受自己有这样的时刻,也接受这样时刻下的别人。
  “其实,当初坚持要去撒哈拉沙漠的人是我,而不是荷西。后来长期留了下来,又是为了荷西,不是为了我。”这样的荷西,在他做出选择时,三毛已经决定要跟他天涯海角一辈子流浪下去了。
  日复一日地,三毛这只原本不是生长在沙漠的“黑羊”,也努力有声有色地打发着漫长而苦闷的悠悠岁月。
  至于后来发生的事,就暂且不提了。
  幸福,是要伴着烟火地嚷嚷。
  我不是很能理解那些质疑三毛故事真实性的人,也会因此忿忿不平。大概人们对于自己珍爱的东西总是不容许别人对它有一丝一毫的贬低差评。
  三毛于我,是这样的存在。
放大 缩小 默认

华侨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7306次访问,全刊已有3257952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