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

报刊:《华侨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撒哈拉的故事

    摘要:●陈晓丹我一直不知道该怎么描述三毛带给我的感觉,也不想用评价的眼光去看待她的文字。她就在那里,和我谈着心,时不时点头默许。但有些故事,以前我从不提起。《撒哈拉的故事》是我接...

  • 遥远的回响

    摘要:●韦佳艺不知你是否也会喜欢扉页上有题签、页边写满注记的旧书;是否也会爱极了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耳提面命的感觉;是否也会喜欢背上行囊,做一名过客,...

  • 何以为忧,何以解之?

    摘要:●黄荣圻于我而言,每读一本书都像在看一部电影,书中各种情节在我脑海中演绎,这也是我如此喜欢读书的原因。我总是喜欢剧情性强的,有味道的书,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就是如此。初...

  • 把握生活的节奏

    摘要:●陈雪米兰·昆德拉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慢》的简介是这样写...

  • 做一个“会读书”的人

    摘要:●粟小颖我们常常说自己是读书爱好者,是喜欢读书的人,却很少能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是会读书的人。因为喜欢阅读,只需要一双眼睛去看,一颗心去感受。可是“会读书”却要用大脑来分析,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一个“会读书”的人

   期次:第861期      查看:37   

  
●粟小颖
我们常常说自己是读书爱好者,是喜欢读书的人,却很少能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是会读书的人。因为喜欢阅读,只需要一双眼睛去看,一颗心去感受。可是“会读书”却要用大脑来分析,来思考。一本书的价值不在于被快速地翻完后随手丢在一边,而在于被我们真正消化。用书上的话说,我们要让这本书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而不是跟别人吹嘘自己“看过”的谈资。
  大概从大三的时候开始,我成了豆瓣的“潜水员”。每当看完一部小说或者一部电影,都会第一时间去豆瓣上看相关的书评或影评,看着别人对一个个片段和细节专业的剖析,看着别人感性与理性并存,客观又全面的评价。我只是一个劲地附和道:“嗯,我也是这样想的。”可是,这到底是我最初的观点,还是掺杂了别人想法的观点?我不知道。因为我的观点,早已淹没在豆瓣那些五星的评论当中。
  阅读是一门学问,而《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通过理论方法和实例去教会我们怎样在阅读中增强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了解。书中把阅读分为了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对每个层次都作了详细的论述,教你如何去阅读,去与作者对话,更加客观、有理有据地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新时代,“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早就成了每个人的真实写照。娱乐、社会、时事等等,只要我们想了解,“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然而,这本书告诉我们,“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现代的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我们对这些信息的“低门槛,零过滤”不仅没有增加我们的知识和眼界,反而将我们变成了舆论的“受力者”。我们高声谈论着这个明星那个明星的奇闻异事,追着媒体的风向标一下支持这个一下倒戈那个,没了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是时候,我们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些大家信手拈来的消息是否真能增进我们对自己世界的了解?
  面对书本就跟面对这些信息一样,因为书籍也有杂乱好坏之分。是成功学还是言情小说,是外国文学还是野史番外,是鸡汤文还是哲学本?我们要通过分类来明白我们读的到底是什么,通过略读来判断本书是否有读的价值,要明白阅读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获得资讯、求得理解。
  最后,永远不要只停留在那些能让你一下子就读懂的文章上,这样阅读水平只会停滞不前。可以尝试着去看一些自己不了解的书籍类型,这样你便要通过反复琢磨和查阅才能顺利地阅读下来,虽然花的时间长一些,但当你真正消化这些知识后,就会发现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又多了一个层面。所以,我现在也在尝试着去读一些别的东西,比如心理学或者批判性思维等类型的书籍,我想,学会思考比泛滥的知识更重要。
放大 缩小 默认

华侨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7297次访问,全刊已有3257871次访问